翁友定:掌舵台客隆
1987年涉足零售业,多年来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职位,十年领导企业走出浙江,苦心打造核心团队,灵活周旋于农村和城市之间,主动跟供应商建立统一战线……这个人就是台客隆连锁超市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翁友定。
熟悉他的人都觉得,他所做的决策通常合情合理,办事力度恰到好处,具备敏锐的商业眼光。
在零售业打拼十年的翁友定,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管理经验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为人低调的翁友定面带微笑,从他的笑中可以感到一名零售企业家的自信、喜悦与谦和。
立足浙江 区域发展
记者:自从创建了台客隆,您一直是董事长兼总经理,您对台客隆一定有着深厚的感情,请您回顾台客隆的发展历程。
翁友定:上世纪九十年代,那时以计划经济为主导,我们搞传统的百货业。后来,顺应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的大趋势,国企纷纷转型为民营企业。台客隆的十年大体与连锁超市作为新型的现代流通形式在中国起步、发展和成熟的节拍相吻合。
1999年,我们从百货业成功转型为零售连锁企业,定位为区域发展,覆盖的范围很小,总部设在浙江舟山。以农村便利店和标超为主,保障了农村地区的生活必需品供应。发展成一定的规模后,我们才开始在城镇经营大卖场。总结起来就是“农村包围城市”。
台客隆原是民生商厦有限责任公司,2005年改名为台客隆。“客隆”顾名思义就是顾客盈门、生意兴隆,“台”意味着“台阶”,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像迈台阶一样,步步高升。
现如今,我们的门店遍布舟山区域各个小岛渔村、滨海县城和城乡闹市,形成了大卖场、综超、标超和便利店等在内的多业态格局。
舟山的零售业发展成一定规模后,我们将市场拓展到安徽(皖南地区),依然遵循“区域发展”的理念。安徽供应商与浙江供应商的理念存在差距,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供应商重视安徽市场,认识到安徽零售市场的潜力。这也正是台客隆第十届商洽会以“精诚合作、快速发展”为主题的原因。
两个市场 两种战略
记者:台客隆现在的规模是什么样?为什么多年来您一直对零售行业充满信心?
翁友定:浙江公司目前拥有直营店50家,加盟店400家,零售、批发和加盟店的销售总额达到12.5亿元人民币。基本形成了大卖场、综超、标超、便利店等多业态组合的立体格局,能够为不同阶层、不同年龄的消费者提供个性化、差异化的服务,实现了消费需求无缝隙覆盖。
在舟山布点已经完善的基础上,台客隆积极选择向外拓展,在2007年初正式进军安徽市场,并把安徽总部设在宣城市。2007年2月,在宣城开出首家大卖场,经营面积14000平方米,成为皖南地区单层面积最大的卖场;2007年5月,安徽泾县店开业,经营面积约6000平方米。目前这两家店都获得了很好的收益。
安徽省的消费能力还处在有待发展的阶段。通过市场调查我们发现,安徽市场与浙江市场存在很大的差异化。安徽卖场的客单价平均比浙江卖场低20元,安徽人口多,但是消费能力较弱。所以,与浙江公司的发展趋向不同,在安徽要走“城市引领农村”的路线。通过两年的努力,台客隆安徽公司的店铺数量已增加到11家,面积均在5000平方米以上,涉及宣城、黄山、铜陵等6个市。目前,我们只将超市开到安徽的市县级地区,乡镇地区和加盟店暂不考虑。
一直以来我们为什么坚持做零售业呢?我认为,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就有我们这个行业的存在。无论经济发展成什么样,零售业都与百姓生活紧密联系着,不可或缺。
虽然说,刚接触零售的那些年搞连锁超市是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我相信,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,超市只会越做越好。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以来,一些行业(比如制造业、加工业、投资业),特别是与出口、外贸有关的行业都难免受到打击。但目前为止,经济危机对零售业的影响较小。
现在,我们盘旋在农村与城市市场之间,要抓住农村市场也要搞好城市市场,两者经营模式相差甚远。但我认为,农村和城市市场都做到位了才是真正做好了零售业。
企业发展 以人为本
记者:您认为,经营零售企业的关键是什么?
翁友定:连锁超市最大、最重要的核心技术就是物流配送和采购技术,还有营销技术。
我们从浙江进入安徽,安徽地区的供应链不成熟,要一点一点地建立和完善供应链。我们为了在宣城开店,前后策划筹备了一年多的时间。2006年,我们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,宣城离上海两个半小时路程,离浙江两个小时路程,物流运输很关键。其实到现在,我们依然在培育供应链,带动安徽市场。
经验非常重要。到目前为止,中国的连锁超市精细化管理经验仍然不足,特别是善于经营超市的人才太少了。到了安徽以后我发现,台客隆生鲜经营的技术含量不高,需要学习国内外的先进技术。
说到底,人才是最关键的。经验都是人总结出来的,技术也都是人掌握着。企业需要以人为本,大力培养人才。
记者:台客隆的“三年战略”规划了什么目标?
翁友定:我们认真制定了新的三年发展战略,按照规划,到2011年,台客隆直营店、加盟店数量将达到633家,零售、批发配送总额要达到31.5亿元,台客隆“区域领先”的市场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,台客隆的品牌形象将得到进一步强化。
在此,我将浙江公司和安徽公司分开来说。
今后三年里,浙江公司要走精细化发展之路,调整和改造门店30家,提升门店运营水平和经营业绩,将利润率从2008年的3%每年递增0.4%,2011年计划达到4.2%。在舟山继续推进当地标超和便利店的块状发展,确保区域市场的绝对竞争力。利用门店网络优势,拓展与供应商的定牌、定向开发等合作方式,组建自有品牌加盟配送公司,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安徽市场重点管理好精品百货、大卖场、综合超市和标准超市四种业态,实现门店数量和销售额的逐年增长。预计到2011年,台客隆将在安徽拥有标超28家,综超8家,大卖场12家,精品百货2家,总门店数50家,年销售额16亿。
概括地说,我们的思路是“立足皖南、拓展安徽”,以“城市引领农村”的战略方针在安徽增加大卖场数量,每年的大卖场提升幅度在30%以上。舟山市场相对成熟,接下来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,推广社区便利店,发展台客隆的自有品牌,做好舟山地区的生鲜运营。
零供和谐 追求共赢
记者:您怎样定位零供关系?
翁友定: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合作,建立在对市场共同认知的基础上,即市场定位和目标顾客是一致的,若达不成共识会产生意见分歧和矛盾。台客隆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一直是建立在平等互利、共同发展和长期合作的基础上,并以坦诚沟通促进了双方关系融洽和事业的稳步发展。
鉴于市场环境对双方的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,我们将零供关系定义为自身获得发展、壮大和树立自身形象的合作伙伴,并搭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,将零供伙伴亲密的团结在一起,这对于更好地服务顾客,创造更大的价值具有深远的意义。
围绕快速发展,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,与更多知名的供应商形成战略同盟,我们将更加关注与供应商进行经常性的高层沟通;与供应商在品类管理方面紧密配合;期待供应商的销售团队更专业、更敬业;重视更深层次的供应链流程、供应链综合绩效指标及信息共享的执行等等。
理顺了供应链后,零供双方是共赢的。我们一直在为优化供应链、铸建健康的供应渠道而努力,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要靠零供双方共同维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