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铺难寻 商业地产开发商不应做“甩手掌柜”

  

“我转了好多天,就没遇到合适的商铺,要么地段或结构差,要么太贵,开发商扛着不降价。”投资人陈先生感觉现在商业地产处于低潮,便想买商铺做投资,但结果却不如意。由此窥测商铺投资现状,有业内人士认为商铺投资遇冷,也应从供应端找原因。

  供不“应”求,投资人难觅好铺

  陈先生的不如意并非个案,由于不少开发商开发重点远离城市中心区,新增商铺也越来越远离人流密集区,“住宅不在成熟市区可以买了放在那,但是商铺不行。”汉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朱友军说。“商铺投资者是要在12到15年间收回成本的,因此需要租金收益。而在中心市区外的一些地段,没有人气就没有商户,没有商户就没有租金,没有租金,投资者自然不会投资商铺。”

  而除了地段方面的原因,商铺供应和一般投资者需求也有不合拍的地方。戴德梁行华北区董事张家鹏认为,对于一般的投资来说,小面积低总价的商铺更容易受追捧,如面积在100平方米以内,总价在100万至300万之间的商铺。“但从供应方面看,大面积的商铺更多,让许多小投资者望而却步。

  缺少价格刺激,投资者难以兴奋

  除了先天的不足,开发商后期价格策略也抬高了商铺投资的门槛。在朝阳区某公寓,临街和不临街的商铺几乎全空着。“从2008年推出,商业卖了五六套,只有一家出租出去了。”售楼员表示,当时定下临街47000元/平方米、不临街36000/平方米的价格不会下调。“我们住宅都卖完了,公司不着急出售商铺。”

  “一些商铺投资人没有出手,就是因为没感觉到市场的刺激。”万商俱乐部主任杨泽轩认为,小阳春之后,住宅市场之所以迎来众多投资者,国家的政策刺激及许多楼盘的降价策略功不可没。但是由于部分楼盘的商铺投入在整个项目投入中所占份额不大,个别开发商便没有积极降价促销的动力。

  开发商当“甩手掌柜”投资人难得上门

  “开发商说底商都卖出去了,年底开业。谁能保证小业主们都能年底开业?”投资人刘先生日前在考察商铺时,售楼员介绍说周围底商均已售出,都将在年底开业。刘先生表示不足为信。

  对此,业内人士也认为,许多开发商在将商铺售出后,“能不能租出去,什么时候开业都不是开发商可以决定的。”

  杨泽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一直以来,开发商有不少都是卖完商铺就不管了,既不关心业态是否匹配,如何吸引人流,也没有后期管理,结果导致商铺投资者很难经营或者很难通过租赁获取投资回报,尤其很多中小投资者已经被“套牢”,投资回报更无从谈起,“这对商铺投资者的反向刺激是很大的。”

  催热商铺,开发商策略要升级换代

  开发商手中是商铺空置,开发商面前还有投资人的需求,如何才能实现供需的对接?汉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朱友军认为,要吸引投资者垂青商铺,开发商需要运营策略和定价策略的升级换代。

  据了解,亦庄一个商业地产项目招商先行,销售跟进,并由开发商统一管理,统一规划,统一业态配备,30个商铺推出一个月,就卖了11套。对此,朱友军表示,整个社区商业进行统一定位和管理,有利于各种业态匹配,也更容易聚集人气,为投资者看好。“小业主也可以自行招商,但要符合统一规划的思路。

  在我们走访中,有售楼员介绍商铺的价格就是“住宅价格的两倍左右”。朱友军认为,开发商应该根据投资回报率来给商铺定价,而不能简单地根据住宅价格的2到3倍,来确定商铺价格。“简单定价,只会造成商铺空置,最后开发商被动持有。”

  而在消化商业存量之后,开发商要做的还有很多。杨泽轩认为,今后开发商应注重商铺开发的经营要素,推出“好铺”,而好铺的打造,离不开对商业地产特性的研究与运用,需要从“开发商—投资者—经营者—消费者”这一链条出发,系统考虑商业地产的开发运营。

版权所有,转载注明出处 ┆  2009-7-28
更多
你的形象
  • 昵称:明明
  • 省市:四川省--内江市
  • 类型:百货店
文章分类